这是地铁!这是铁路!当一条线路同时拥有地铁的便捷与铁路的速度,它的票价该怎么算?近日,福州公布了滨海快线票价方案,这种独特的双重身份催生了可能是目前国内轨道交通最值得探讨的票价方案之一。借此机会,通通也想和小伙伴们一起聊聊。

46C1F7C4-E79E-4839-A9E3-51364C0F4771.jpg

福州滨海快线的工程名是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并由福州地铁运营,全线采用25kV交流供电并靠右行车。因此,滨海快线可以说是一条「混血」线路。

8A49F21F-9959-4526-8462-34546B95DAE6.jpg

在滨海快线的票价方案中,线路以帝封江站为界,将其分成了两段。从福州火车站到帝封江站的主城区段,完全参照福州现有地铁线网的票价,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在这段路上,滨海快线就是一条普通的地铁;而从帝封江站到文岭站的新区段,则采用了固定费率计价,即0.3元每公里,这种按公里数精确计费的方式,更接近国铁的定价逻辑。

当列车从帝封江这个名字霸气的车站驶出,不仅计价系统在后台完成了从「地铁」到「铁路」的切换,你的身体也能清晰地感知到:列车从地下钻出,驶上高架,开始跨江、穿山,窗外的风景豁然开朗。颇具推背感的加速度和越来越大的站间距,也时刻提醒着你——这,其实已经是一段铁路旅程了。

DF377B6A-0E12-4009-A13B-51E7E093EACA.jpg

选择这里作为分界点也颇为讲究,它不仅是滨海快线在主城区内与既有地铁线网换乘的最后一个节点,也是线路从普遍的小站距区间迈向大站距高速区间的起点。细心的小伙伴如果看过通通之前的前方展望,还能发现,在帝封江站附近的过渡段,线路的接触网也完成了从刚性向柔性的转换。自此开始,无论是地上高架还是地下隧道,直至线路终点都将采用这种更具铁路风格的柔性接触网。

80C96408-9B44-4533-B6FB-F43824F50D0E.jpg

说到这,是不是有朋友想到了我们的邻居,也就是日本铁道系统中非常普遍的「直通运行」了呢?它不仅能让列车直接开上另一家公司的线路,打破不同运营商间的「运营壁垒」,甚至还有地铁列车开上路面,客串一把有轨电车,打破不同交通制式间的「技术壁垒」。

而福州滨海快线可以说是对「直通运行」理念在另一个维度上的应用。这种模式对于乘客来说,模糊了地铁和铁路的界限。我们不再需要关心乘坐的列车属于哪个系统,更可以把滨海快线理解为一种特色的「铁路直通地铁」新模式。滨海快线铁路区间的速度和票价虽有国铁之风,却无需实名制,也不限当日当次车,提供了远超传统铁路的灵活性。而在地铁区间,它又化身为一条加密市区线网的骨干线路,承担着服务沿线通勤的职能,是真正的集两家之长。

F0426276-3FEB-4F70-9A78-A69FCB76515C.jpg

正是滨海快线如此前卫的模式,也值得通通为它设计一张国际化交通卡。这张通行线·乐享榕城卡,正面描绘了福州滨海快线列车通过乌龙江特大桥,背景是即将启用的机场T2航站楼。卡片背面展现了列车驶出帝封江高架车站的场景,并在左侧以对话框的形式点出了各自区间,辅以两种列车的「微笑」线条造型作为点缀。轻轻一拼,卡片两面就可以将「铁路」和「地铁」拼在一起。想要入手的小伙伴可以到通品荟商城哦!

14CDBE0D-BA9C-4E64-9741-C76715483081.jpg

放眼全国,像滨海快线这种一条线路上有两种票制的模式其实并非孤例。早些年开通的津滨轻轨,也就是现在的天津地铁9号线,它就以中山门站为界,划分了东西两段计算票价。市区段采用地铁票制,滨海段则是原轻轨票制,最终票价累加而成。但两者的形成逻辑却截然不同。天津的模式更多是历史原因的产物:先建成了脱网运行的津滨轻轨,后为了接入地铁线网修建了延伸段,因此形成了如此独特的票价方案。福州滨海快线则是一次性规划、一次性建成的全新线路,与天津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E0A041E7-5C15-4DF4-A83D-DC1E0ECF7DC3.jpg

再来看看近几年开通的重庆江跳线,虽然实现了少量列车与5号线的「贯通运营」,但在票价上却以换乘站跳磴为界,简单地将两段票价相加,乘客需要支付两次起步价,对短途跨线乘客不太友好。而福州滨海快线通过取消铁路区间与地铁既有线路间换乘时重复收取的2元起步价,就很巧妙的规避了这个问题。

5D41C976-5031-45C5-8A0E-F8C78122CC98.jpg

当然,也有线路从诞生之初就选择完全独立的票制,比如上海的市域机场线。它作为连接两大机场的市域线路,并未深入市区腹地,因此不像滨海快线一样需要承担加密市区地铁线网的职能。其票价体系完全独立,在与市区线换乘时,虽然也是两段费用累加,但免除了市域线自身的起步价,从而消除了双重起步价问题,这一点和福州不谋而合。

CD47DD5E-BC14-42A8-9236-2168FFD8A3DB.jpg

看到这里,也许有小伙伴会问:还有一些城市选择了将类似的线路和市区线网「同网同价」,比如最高时速160公里的广州地铁18/22号线以及最高时速140公里的成都地铁18号线,为什么福州不这么做呢?

关于这一点,福州发改委给出的解释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可持续。简单来说就是:独立的票价体系,能更好地覆盖高昂的运营成本,保障线路长期的服务品质。这既符合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票价体系的导向,也考虑到了线路开通初期,主要服务于出行频次不高的空港旅客,对普通市民的年度出行总费用影响有限。从长远看,这是避免因过度依赖财政补贴而影响线路健康发展的深思熟虑。

E33E84A1-FF57-4A46-A171-DF20549EA63B.jpg

纵观全国,我们能看到各地在市域轨道交通发展上的不断探索。福州滨海快线,以其独特的票价方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题思路。除此之外,它还将开行大站快车乃至直达快车,这种灵活的运营组织方式,更是将铁路化运营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未来国内的轨道交通,是不是也可以有更多打破壁垒、灵活创新的融合模式呢?

随着滨海快线开通的脚步越来越近,这条线路还有更多惊喜等待我们去发现。对于这种打破常规的运营模式,小伙伴们有什么看法呢?不妨在评论区里聊聊看吧。好啦,本期视频就到这里,欢迎持续关注通行线,我们下期视频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