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710029-9F58-4456-998A-F8CB9EB9E5A4.png

JR东日本近日宣布正式启动全新新干线专用检测车E927形的开发工作,预计于2029年度投入使用。这款新型检测车将以「究极安全」为目标,全面整合AI和DX(数字化转型)等前沿技术,最高检测速度可达320km/h。

faaa2f39-9a33-42dd-a81a-12c03a637154.jpeg
已经退役的923形T4编组

从世界上第一条高铁开通,新干线已经运行了超过60年。此前,JR东海和西日本曾共同表示,当923形黄医生于2027年彻底退役之后,将不再需要专门的检测列车,而是改由常规版本的N700S列车加装设备来完成检测任务。不过,由于923形黄医生只在东海道·山阳新干线上运行,其本质还是可以理解成是一条线路,在设备逐渐小型化的当下,确实没有必要继续生产专门的检测列车。

但JR东日本这边就有所不同。现役的「白医生」E926形基于E3系新干线研制,最高检测速度仅有275km/h,加之其需要独立运行,在部分区间可能成为「移动路障」。此外,目前JR东日本需要检测的线路较多,包括了东北新干线、上越新干线、北陆新干线、山形·秋田新干线,因此继续开发下一代检测列车也是顺理成章

E927形将以正在开发的「下一代秋田新干线列车」,也就是E6系的继任者为基础,目前只披露了车辆的头型设计。从头型上来看,通通总觉得和现在的E6系相比没有太多变化。考虑到早些时候公布的东北新干线下一代列车E10系也只是在E5系的头型上「吃老本」,如此继续套壳也毫不意外。外观方面,目前E926形采用的是「白医生」的涂装,没有随波逐流将其涂成黄色,而E927形的涂装将通过JR东日本集团员工的公开征集进行选择,并由曾操刀山形新干线E8系设计的“tangerine”公司进行监修,力求在2026年夏季完成最终细节设计。至于是否会维持「白医生」的涂装,还有待确认。

4FC8122C-FBD8-4E7D-952B-D7F30E838CEE.png

值得注意的是,E927形引入了不少先进的检测技术。其中,“轨道位移检测装置”引入了次世代新干线试验车ALFA-X的2D激光多点测量技术,将传感器集中于车底一个装置,实现更高速、高精度的轨道变形测量,解决了现有E926形无法在275km/h以上速度进行相关检测的问题。

DEF1CA26-6685-44C2-9043-27C10D171259.png

此外,针对接触网设备的检测也进行了升级。“接触网零部件监测装置”将取代传统的人工目视检查,利用AI从摄像头拍摄的图像中自动识别接触网零部件,并通过筛选图像来判断设备状况,显著提高检查质量。同时,“接触线磨损状态测量装置”也从激光反射式升级为缝隙光照射与摄像头拍摄结合的方式,能更准确地掌握接触线的横截面形状和位置。

C0F87810-E193-4D9B-8934-435E9A2A37F8.png

从这样的趋势上来看,JR东日本的下一代新干线检测列车正朝着「更自动化、减少人工参与」的目标迈进,一部分任务将实现「远程无人检测」。E927形还将引入目前在商用新干线上逐步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很难说在未来会不会看到完全无人的检测列车在自主一路狂奔。

79202509-172C-478A-AD5C-BCAFE8143E1D.png

无独有偶,JR东日本今天还官宣了另一个事宜,即要在东京站的东北新干线站台安装屏蔽门。考虑到JR东日本这边的新干线车型丰富度比西边高了不少,要适配不同车型的车门位置也一定的挑战。这次他们并没有采用可动式的屏蔽门,也没有使用升降式屏蔽门,而是选择在常规屏蔽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车门位置「定制挖孔」,这样的设计也被JR东日本称作「全球首创」。

1590520E-6FC2-4710-A7F1-19A09E910F03.png

图中也展示了不同车型列车停靠时,屏蔽门对应开启的逻辑。可以看到,通过弄出不同开门位置的多扇小门之后,会根据车型的不同自动开启指定「孔位」的屏蔽门。那么如何判断是什么车型呢?据说是要通过扫描「二维码」来进行识别。类似的车型判断逻辑此前已经在日本有所应用,即列车停稳后,站台上的摄像头会对准车身上印制的二维码扫码进行判断,以便确定如何开关屏蔽门。

根据计划,这些屏蔽门将于2028年底在东京站的20、21号站台率先启用,而22、23号站台则要等到2029年底。

(图源:JR东日本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