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2).jpg

output (3).jpg

ULF是当前维也纳最常见的有轨电车,并且几乎只有维也纳能见到(仅有另10组在罗马尼亚),老E2固然经典,但并不独特,诞生自奥地利本土的ULF是更能代表当今维也纳的交通符号。

output (4).jpg

89c151f0-7df2-43b8-b932-07b96d68f1cd.jpg

ULF最大的特色就写在名字里——Ultra Low Floor。如今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已经十分普及,然而传统车轴使得地板隆起难以避免。30年前来自奥地利本土的两家公司SGP和ELIN就从龙门吊获取灵感,取消传统转向架,将承载和驱动结合在一起布置在车厢连接处,吊起车厢。带来超低地板的同时让ULF轮包更小,地板更平整,布局更舒适。此外,ULF原本还能进一步降低车身,让人可以直接从路面无障碍上车。不过,如今维也纳普遍都建了站台,这一功能在维护时被取消了。

7b1626d1-383c-45a4-a366-0ad917ea3c45.jpg

5d6200b6-6044-4572-969a-a200caad32c9.jpg

以上为SGP(西门子)ULF

对比维也纳新款庞巴迪Flexity Wien,ULF的入口是197mm,地板则只有220mm,而庞巴迪的入口就与ULF相若,达到215mm,但地板高度更是有350mm,车内坡度最大达到7%,从车门到地板再到车轴,落差十分明显。

75d2f27f-e2a3-4a26-892c-b48a80dbeffa.jpg

ec3c1055-2743-4de2-a805-77f5bdd1e2ea.jpg

23a1e52c-b1c3-47cf-b171-226fcc3a2ab6.jpg

庞巴迪(阿尔斯通)Flexity Wien

ULF的独特结构令人联想到西班牙Talgo列车,两者虽都通过取消传统转向架实现低地板设计,但迥异的用途导致两者差异显著。近年来Talgo列车获得美、俄、德、法等国青睐,而ULF在商业上则没那么成功——西门子主力产品延续的是传统结构的DUEWAG而非SGP,新一代ULF更是在与庞巴迪的竞争中失利,未能赢得维也纳青睐。庞巴迪在地生产新车固然能为维也纳创造就业,然而通通也希望ULF的独特设计能在有轨电车领域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