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列车选型、相同的设计时速、几乎一样的识别色、也从火车站到机场……当这些要素集于一身,并同时出现在相隔近两千公里、分属不同城市的两条线路上时,你会不会感到意外呢?今天,通通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这对「双胞胎」:来自「蓉」城的地铁18号线,以及「榕」城即将开通的滨海快线。
提到轨道交通中的市域快线,成都18号线无疑是绕不开的标杆。而当福州开始规划自己的滨海快线,并决定选用时速140km的市域A车时,放眼全国,能够直接参考和对标的成熟线路,也只有成都18号线。
从定位上看,二者都承担着连接中心城区、主要火车站与机场的快线功能,且两条线路的终点站均未设在机场航站楼,而是非常默契地设在了机场的下一站。除了开头提到的那些共性,两条线路的里程也都在60公里上下,普通车的全程运行时间也惊人地接近,仅差两三分钟。
如果说以上这些是建设时的所见略同,那么接下来这些,就可真称得上是像素级复制了。打开地图,两条线路的走向惊人地一致。成都18号线与福州滨海快线均是先呈南北走向,经过一点后转为东西走向。
其中,成都18号线的转折点西博城站到成都火车南站,共设4个中间站。无独有偶,滨海快线从福州火车站至转折点的帝封江站,同样设置了4个中间站。
不仅如此,作为区段转折点的西博城站与帝封江站,也均为三线换乘枢纽站。巧合的是,西博城站的工程名恰恰就是「福州路」,仿佛是榕城与蓉城之间的默契。
这种像素级的相似还渗透在更多细节里。两条线路均采用了横竖布局的座位,同时也在车厢中部增加了PIDS。而滨海快线在车辆交付初期的PIDS界面布局,与成都18号线的风格也颇为神似。
尽管目的不尽相同,两条线路作为起点的火车站,双方都采用了站前折返的设计。甚至在视觉识别系统上,两条线路也选择了相近的青蓝色系,让人一眼望去,亲切感倍增。
当然,随着国内轨道交通线网的飞速发展和建设体系的逐渐规范,不同城市地铁系统之间的设计理念、技术标准日益趋同,风格也都越来越像。但回看成都18号线与福州滨海快线,通通看到的不只是标准化下的规范,而是那些无法解释却又存在的巧合,共同造就了这一场像素级复制的场景。
纵观全国,总有一些轨道交通线路像是失散多年的双胞胎。通通觉得,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是不是也可以参考友邻的方式,让双方结交成友好线路呢?那么,小伙伴们还知道哪些不同城市的地铁线路之间,也存在着这样有趣的现象呢?不妨和通通在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