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D7C832-6F5E-48AC-9A7E-8D47C970D1BA.png

当历史的航船驶过浩瀚烟波,我们依然能听见古老的雄浑号角。永乐三年(1405年),也就是620年前,一位名叫郑和的使者,奉旨自福州长乐太平港扬帆起航,踏上了出使西洋的壮阔征程。此后的二十余年间,他七度远涉重洋,率领当时世界规模空前的庞大船队,将中华的礼仪、技艺与物产播撒远方,也将异域的文明与传说带回东方。诚如《明史·郑和传》所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场史诗般的航程,不仅在当时的世界前所未有,更铸就了中国航海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BD13543F-1655-47F4-882C-11509A7600CE.png

67AB22CB-C761-4269-800C-46E642A736EE.png

岁月流转,人事更迭,但郑和的名字仍留在这片土地上。作为他当年重要的驻泊地,长乐留下了许多郑和的印记。郑和路、郑和花园、郑和小区、郑和公园、郑和广场等这些日常可见的标志,延续着这段历史记忆。2022年,福州开通地铁6号线。这条线路连接福州主城区与新区,其线路恰巧沿长乐主干道郑和路铺设,一座车站也因此被命名为“郑和站”,也让这位古时远航人物悄然融入了当代城市交通之中。

2E4C18B5-34C0-4C49-B29C-0815B1035565.png

68E57AE3-0182-4EE8-9137-946AA2142674.png

而奇妙的巧合还不止于此。福州地铁不仅有郑和站,还有下洋站和西洋站。从郑和站出发,经下洋站换乘,最终抵达西洋站,这段旅程的票价,不多不少,正好7元,暗合郑和七下西洋之数。而7,也正是620年前郑和首次扬帆的月份。更巧的是,郑和站位于6号线,西洋站位于2号线。620年,也正好对应6号线和2号线,历史与当下,在城市的地铁图上,悄悄重叠在了一起。基于这样的巧合与灵感,通通特别设计了「通行线·郑和下西洋卡」。

7F1EC8FE-6EFD-4DCE-9800-9158C09494EA.png

卡片正面通过艺术手法生动展现了两个维度中“郑和下西洋”的场景,郑和站所在的6号线列车正在福州道庆洲大桥上行驶,西洋站所在的2号线列车则在地下隧道里穿梭,画面中间有郑和的宝船航行于江面,与远方的山峦交汇,寓意着古今交通的衔接与延续。

79DF83C0-4090-4A14-A70C-02DFF9133A3D.png

卡片背面以世界地图的轮廓为底图,同时也与地铁线网图进行了巧妙融合,勾勒出郑和下西洋的大致航线。郑和站所在处为福州,由本站出发在下洋站经1号线继续前往西洋站,其所在地区大致为郑和宝船曾经到访过的位置。卡片整体采用海洋配色,不仅呼应了现代福州沿江向海的发展方向,也致敬了郑和曾经献身于蓝色海洋的历史身影。

说完了远洋航海的故事,通通也带大家再来看看江南的流水人家。当我们谈论江南,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烟雨朦胧的温婉景象。然而,作家木心先生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有骨的江南当看绍兴” 。这个“骨”,即风骨,是绍兴区别于其他江南水乡的独特气质,一种刚柔并济的城市灵魂。

EC99EC70-E5ED-42DC-B56E-A3FFF680D9C8.png

这里更是书圣王羲之的千古留名之地。公元353年,一场流觞曲水的雅集在兰亭举行,王羲之挥毫写下《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巅峰,更是魏晋风流的缩影。从此,兰亭与绍兴便与中国书法艺术紧密相连,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这份独特的文化基因,如今也融入了绍兴的现代交通脉络之中。而今,在兰亭以东的轨道上,一列名为“兰亭号”的城际列车正穿行于稽山鉴水之间,续写着这场流动千年的诗意之旅。

B9DEA590-0D2A-4C4E-B951-B6969D454813.png

2018年03月24日,三组CRH6F-A交付投入绍兴市域铁路运营,分别采用王羲之字体冠名为“兰亭号”“鉴湖号”“稽山号”。列车内饰设计采用“水乡波光”主题,整体色彩以蓝灰色调为主。这条利用萧甬铁路富余运力打造的城际线,从柯桥钱清出发,经绍兴古城,抵达上虞驿亭,约64公里轨道串起越王峥、柯岩、镜湖湿地、吼山、曹娥江等风景名胜,串联起绍兴的城市核心区与周边区域,让大家在便捷出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

43032D87-3BFE-4668-BE4C-2D04D539FFD7.png

乘坐“兰亭号”,本身就是一场现代的“流觞曲水”。它载着我们,从繁华的都市,流向宁静的古迹;从此刻的现实,流向千年前的诗意。这趟列车,就是那条奔流不息的“清流激湍”,而我们每一位乘客,都是这场跨越时空的新时代雅集的参与者。为了让这份雅韵融入日常,通通特别推出了 「通行线·兰亭卡」。

0F270EF5-58B5-47D9-AE20-488D29A520D4.png

卡片正面为实景照片,CRH6F-A型"兰亭号"列车正停靠在站台边,列车外观设计融入了绍兴文化元素,采用了蓝白色基调涂装,展现出江南水乡的柔美韵味,颇有“小桥流水”意境。卡片背面,列车从圆形的画框中疾驰而出,背景隐约浮现《兰亭集序》的行书墨迹,并印有清晰的杭绍甬城际铁路线路示意图。

古今交融,无论是郑和扬帆远航的万里豪情,还是兰亭雅集的千古风流,交通早已超越了连接地理空间的功能。每一次出发与抵达,都不仅是位置的跨越,更是一次向历史深处的致敬,一次让古老文明在时代脉搏中焕发新生的旅程。那不息的车轮承载着文化的重量,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那无垠的航程,生生不息,奔流向前。